Products & Services
企业动态
发布日期:2025-06-14
压力扫描阀作为多通道压力测量的核心设备,其技术发展始终与航空航天、流体动力学等领域的需求紧密关联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,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压力扫描阀领域持续创新,从早期的高精度系统研发到近年来的智能化、极端环境适应性改进,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。本文基于最新研究进展,系统梳理国外压力扫描阀的技术发展脉络与前沿方向,为行业提供参考。
20世纪80年代初,美国压力系统公司(Pressure System Inc, PSI)推出780B型压力测量系统,标志着电子压力扫描阀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。该系统由控制器、数据采集单元、压力校准模块和电子扫描器组成,支持512个测压点,扫描速率达20000点/秒,测量准确度±0.10%FS,成为当时风洞试验和流体实验的标杆设备。
1986年,美国扫描阀公司(Scanivalve)推出ZOC系列,其架构与780B类似,但单点扫描速率提升至50000点/秒,进一步满足动态压力测试需求。此后,PSI公司推出第二代PSI8400系统,采用模块化并行采集架构,每个输入单元配备独立8位微处理器和硬件采集模块,每秒可采集40万个通道数据,准确度提升至0.05%FS,解决了早期系统受限于单个ADC转换器和微处理器性能的问题。
1988年,Scanivalve公司推出Hyscan2000系统,配备高速ADC转换器,扫描速率达10万点/秒,准确度0.06%FS,成为高速风洞试验的核心设备。此后,PSI公司相继推出9000系列(如9116、9216、9816型)和ESP系列,支持16/32/64通道配置,最高准确度达0.03%FS(如图1所示)。同期,Scanivalve公司完善ZOC系列并推出DSA系列和MPS系列,准确度稳定在0.05%FS,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高精度测量领域的领先地位(如图2所示)。


2009年,美国Kulite公司推出KMPs系列压力扫描阀,准确度达0.05%FS,成为中小型测试系统的优选方案(如图3所示)。

针对航空发动机、涡轮试验等极端工况,国外学者开展了大量创新研究:
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,压力扫描阀与数据采集、处理软件的融合成为新趋势:
近年来,针对非定常气动测量的需求,国外研究聚焦于系统动态性能提升:
国外压力扫描阀技术的发展呈现三大特点: